​公私營醫療協同發展研究料明年上半年完成
4 個月前
1879

【即時新聞】社會文化司司長柯嵐表示,澳門大學已受託開展公私營醫療協同發展研究,探討公私營醫療合作的最佳模式、維持服務份額平衡的機制,進行成本效益分析,並規劃醫療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以促進醫療事業的可持續發展。相關研究涉及向各持份者進行訪談和數據分析等工作,預計在今年第四季可以有第一階段報告,並在2026年上半年完成最終研究報告。

議員李振宇在立法會口頭質詢大會上關注公私營醫療體系協同發展的研究進展,並促請政府說明協和醫院分擔山頂醫院壓力的分流機制如何逐步落實,以及當局短期內會否合理贈聘人手,以保障醫護人員合理休息時間,進一步縮短求診者輪候時間;未來會否增加社區醫療服務網絡醫護人員的數量,增加社區門診的服務能力。

柯嵐回應時指出,在分流公共專科醫療服務方面,衛生局與離島醫療綜合體北京協和醫院澳門醫學中心主要在門診、住院與影像檢查等方面合作,分流公立醫療服務,進一步縮短輪候時間。目前,協和澳門醫學中心已開設47項專科門診,並聚焦衛生局輪候時間較長的專科門診增派專家和提升服務量,至今已累計提供逾1萬人次的專科門診,今年5月專科門診量已達2,400人次,較1月份近600人次增幅超過300%。在影像服務方面,已累計提供近9千人次的影像檢查服務,今年5月影像檢查服務量約1,900人次,較1月份近700人次增幅約170%,並設立複診門診單元,以提高分流成效。

在分流疑難重症方面,協和澳門醫學中心已開展聯合門診和多學科聯合診療(MDT)的服務模式,並開設多項特色專科門診;同時積極籌備輔助生殖中心、透析中心及腫瘤中心,以滿足社會需求。

為給居民提供更便利的服務,協和澳門醫學中心將持續推動服務電子化,提升效率。衛生局已建立統一的電子轉診系統,以最短輪候時間為原則,將病人安排至仁伯爵綜合醫院或協和澳門醫學中心跟進。仁伯爵綜合醫院今年1月至5月專科門診初診輪候時間約為2.8周,較去年同期的3.3周下降15.1%。至於影像檢查方面,亦會透過兩間醫院的協作,優化資源配置和有效分流病人,縮短輪候時間。

柯嵐強調,上述數據充分反映,協和澳門醫學中心正逐步和有效落實分流的規劃。未來,隨著各方面配置到位和運作成熟,將有信心按預期於2027年底實現分擔仁伯爵綜合醫院25%醫療服務的目標。